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出席活动。
日前,施链高速(施甸至链子桥)两碗水隧道比原计划工期提前30天贯通,成为施链高速开工建设以来首条贯通的隧道。杨磊晓波忠芹绍刚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保山影剧院是1953年在原保山城隍庙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建筑面积1836平方米,它是解放后保山建设的第一个以放电影为主的多功能礼堂,2010年12月被隆阳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阳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主任董菲介绍:隆阳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里面,一定要有一些传承百年的工艺手艺,才能听到、感受到隆阳老一代的文化精髓,所以我们从2004年开始,历经16年,经过两代非遗老师的挖掘和整理,共整理出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7项,现在通过新时代文明时间中心这个平台,来营造新时代、新风尚、新文明、新格局、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伴随着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成,隆阳历史文化重新活了起来,成为广大百姓的乡愁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新形象树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老电影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后,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不论男女老少,仿佛穿梭时空,既追忆历史,又传承老一辈电影人的使命和光荣。(吴秀华 张玉祥)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时光荏苒,曾经的老电影院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新型豪华电影院,而现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电影博物馆的开馆,能让保山人在这里寻找到当初的记忆。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广场,一簇簇鲜花在严寒中绽放,市民在这里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幸福的笑容映在每个人脸上。电话抽查、实地督查、明察暗访,各级联席办(驻村办)定期不定期对全市驻村队员在岗履职进行督查。
培训内容涉及落实扶贫政策、农村基层党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通过培训,切实解决了驻村工作队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队员们在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的同时,也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如何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的优势?在因村选人组队的过程中,由县级党委和政府统筹整合,把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通过对症下药,帮助贫困村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陈春林看来,不管是党建、经济还是医疗、教育、生态保护,贫困村各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推动。
乡镇则按季度开展专题培训。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队会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许多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的新兵,经过驻村一年甚至几年的磨砺,从门外汉变身村级业务能手。陈春林告诉记者,尽管文件里要求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200天,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均驻村天数都超过300天。白天入户,为村民解决各种困难,晚上伏案录入走访数据,遇到突发状况,他们永远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有人只休了3天婚假便投身扶贫数据的维护,还有人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对于亲人的呼唤,驻村工作队员们时常缺席。
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队伍汇集了全市各个层级的人才,从无基层工作经历的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到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年干部。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年轻人对电脑熟悉、上传材料快,年长者经验丰富,入户更好开展工作,我们尽可能把有农村工作经历、业务能力强、年纪轻的人员组合在一起,确保选优配强、尽锐出战以水环境治理为基础,打造了水上印象项目,增添了古镇事农、赏荷、观鸟、荡舟的田园野趣景观。
和顺人世世代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至今有1万多人侨居海外,是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的侨乡。第三是科学性,和顺模式较好地处理好了古镇开发中保护与发展、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公司和原居民、旅游和文化、公司和党委政府等之间的关系。
和顺人世世代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马帮作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儒的生存方式。将和顺建筑文化四和三顺的特点在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中浮现出来,提炼总结出和顺宗祠文化和与活的特点,以丰富文化和顺的旅游内容。
第四是带动性,2019年和顺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亿元,3000多村民通过从事旅游文化产业实现致富。2003年,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和顺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运营、营销管理以来,公司在积极实践中探索出了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和顺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03年11月至2019年底,公司共上缴税收555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个;在企业的带动下,和顺村民开办餐馆160多家、民居旅馆460家、商铺260多家,有近3000名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实现逐步致富,形成了政府、村民、企业、华侨多赢的和谐发展局面。遵循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理念,新建了我国第一家由民间投资建成的反映滇缅抗战历史的博物馆。寸氏宗祠的南亚风格大门、艾思奇故居的欧式窗户、弯楼子民居的英国铁艺,都与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这样的云南古民居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故里,和顺是我国面向南亚的第一镇,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印缅之间主要通过西南丝绸古道进行国际贸易、文化、外交、军事、宗教等活动交流,和顺是这条古道上的枢纽。整合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等优势资源,在已有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翡翠大王故居弯楼子民居博物馆等基础上,新建了神马艺术馆、宗祠文化馆、皮影艺术馆、古法造纸馆等,充分彰显和顺特色文化。
柏联集团以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古镇和谐发展的路子,无偿为全镇农业户口的6000多居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承担部分、设立幼儿教育保障金、养老保障金、捐建柏联希望小学、在益群中学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每年出资400余万元,使小镇居民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让和顺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
大盈江穿越马蹄窝式的坝子,三合河绕村而过。在这里,既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又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还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顺是火山环抱的田园风光、6000居民和谐生活的理想家园。依托资源优势,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六百年和顺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和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柏联公司在保护风貌方面,不但致力于古镇建筑、民俗风貌的保护,还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统筹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在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野鸭湖及陷河水环境治理、雨州亭综合治理等项目。生活在这里的6000多居民,既是和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也是古镇亮丽的风景线,洗衣亭下捣衣的村妇、乡村图书馆里读书的农民,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生活,是无数现代都市人的梦想家园。八大宗祠保存完好,佛、道、儒共生共存。辛文郅坚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和顺,我国西南极边之地的古镇,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遵循适度配套的原则,完成了和顺柏联SPA温泉酒店、和顺水上印象、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馆、西巷景观广场、和顺家风文化长廊、东巷景观荷塘等项目。
洗衣亭、大月台、总大门等古建筑在全国古镇中独具特色。建成大马帮博物馆,以3000多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让游客在游玩中更多了解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和一带一路的渊源。
作为西南丝绸古道上的枢纽,和顺是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的侨乡。湿地、龙潭、瀑布、峡谷,各类奇观皆有;茶花、荷花、桂花、梅花,四时鲜花不断。
作为边地小镇,和顺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为让景区商业设施彰显和顺文化的内涵,购买原腾冲巨商、富滇银行香港分行创始人张木欣藏书楼的老宅子建成了和顺人家酒楼,修缮清末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子建成了总兵府客栈,让腾越文化得以传承,对商业配套设施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顺模式,展现一个活着的古镇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和顺模式不仅成为我国区域性旅游发展和文化富集地区旅游发展的经典案例,也为我国在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提供了借鉴和可推广的价值,首先是首创性,和顺古镇在开发保护中不仅保存了原来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还保存了居民原本的生活方式、居住地域,向世人呈现的是一个活着的特色古镇。和顺模式实现了政府、村民、企业、华侨多赢的发展局面,得到了各级认可,多次获得国家及地方各级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和称号,旅游开发模式被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评为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和顺水碓社区获评全国第二批美丽宜居示范村,镇内柏联酒店被评为中国顶级度假酒店,柏联SPA温泉被誉为亚洲第一温泉。
六百年历史形成了大量的诗词、牌匾、对联、著作,养育了哲学家艾思奇、缅甸四朝国师尹蓉、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名人。600多年来,在边地文化、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和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
和顺镇面积17.4平方千米,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多种魅力元素,展示古镇独特之美位于腾冲市区西南4千米处的和顺,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边陲重镇。
其次是实效性,和顺模式实现了将旅游文化产业中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遵循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理念,新建了我国第一家由民间投资建成的反映滇缅抗战历史的博物馆。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